研究发现投手的更厚尺侧副韧带与受伤风险相关

劳伦斯——每个棒球赛季,从大联盟到青少年级别的球员都会因肘部尺侧副韧带受伤而失去比赛时间。堪萨斯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共同撰写了一项新的研究,该研究使用先进技术测量了棒球运动员的尺侧副韧带厚度,发现投手的韧带比其他位置球员更厚,并且常见的关于某些投球姿势对肘部压力较小的假设并未得到支持。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运动医学骨科杂志》上,有助于展示受伤的风险以及运动员、教练和训练师如何预防这些受伤。

研究人员在季前赛期间对22名NCAA一级大学棒球运动员进行了研究。这些球员佩戴了一个嵌有加速度计的袖套,用于测量他们在完成至少1000次投掷时的肘部扭矩和其他变量。同时,还对他们进行了肘部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投手的尺侧副韧带比非投手更厚,所有球员的投掷手臂的尺侧副韧带也比非投掷手臂更厚。此外,研究发现,投手和非投手的投球姿势角度没有差异。

投手通常会进行更多的投掷,而且更多高强度的投掷。他们的尺侧副韧带更厚并不令人意外。但更好地理解像肘部扭矩这样的因素如何影响尺侧副韧带的状况,可以帮助球员发展更好的投掷技巧,训练师也可以培养具有减少受伤风险属性的球员。堪萨斯大学健康、运动与运动科学助理教授兼Jayhawk运动表现实验室助理主任昆西·约翰逊(Quincy Johnson)说。

预防是很有价值的,因为球员们以很高的频率遭受尺侧副韧带损伤。事实上,在青少年体育中,这种情况甚至被称为“小联盟肘”。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来自教练和运动医学工作人员,他们想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测量像韧带大小这样的东西,以及是否可以包括身高、体重和投掷技巧等因素来看它们是否有所不同,”约翰逊说。

投手更容易遭受尺侧副韧带损伤,修复这种损伤的手术通常被称为“汤米·约翰手术”,这是以第一位接受这种手术的大联盟投手命名的。但位置球员也经历了这种损伤和手术。先前的研究表明,在70名职业棒球投手中,尺侧副韧带形态(如厚度)与尺侧副韧带损伤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超声技术也被证明能够检测到尺侧副韧带在受伤前的变化,因此更好地理解哪些因素导致尺侧副韧带增厚是非常有价值的,约翰逊说。

传统的棒球智慧长期以来认为投球姿势会影响受伤风险,某些角度被认为对投掷手臂更有害或更容易。

“有很多孩子被告知有一个最佳的投球姿势,或者有些姿势对胳膊更危险,但在我们的研究中并没有显示这对球员的尺侧副韧带厚度有影响,”约翰逊说。

包括更高的肘部扭矩、更高强度的投掷、投掷次数和投掷时手臂的速度等因素都与更厚的尺侧副韧带相关。

该研究由锡拉丘兹大学的卡尔文·史密斯(Calvin Smith)、芝加哥运动表现中心的布里特尼·道林(Brittany Dowling)、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伊莱亚斯·威廉姆斯(Elias Williams)、克瑞顿大学的米切尔·马格里尼(Mitchel Magrini)、北德克萨斯大学的凯斯·彭纳茨(Kase Pennartz)和塔尔顿州立大学的迈克尔·卢埃拉(Micheal Luera)共同撰写。

研究参与者必须符合没有投掷手臂受伤或当前症状的标准。其中11人是投手,11人是非投手。

约翰逊表示,这些发现完成了几件事,包括确认投手与非投手之间的尺侧副韧带更厚,以及哪些因素确实影响了尺侧副韧带的形态。它们还可以帮助教练、运动员和运动训练师开发增强运动表现、最小化受伤风险并使用更好投掷技巧的力量和条件训练计划。

此外,这些发现反驳了身高、体重甚至惯用手等因素作为预测特定球员适当投球姿势的常见信念。

作为一名前力量和体能教练,约翰逊希望继续研究尺侧副韧带损伤风险因素,例如投掷类型如何影响尺侧副韧带形态。Jayhawk运动表现实验室是吴蔡人类表现联盟的一部分,该联盟通过了解巅峰表现来研究人类健康。

约翰逊最近还发表了关于足球场上不同位置所需的具体身体组成、力量和爆发力特征的研究。

最终,尺侧副韧带研究可以帮助教练和球员降低受伤风险,这不仅可以节省金钱和恢复时间,还可以挽救职业生涯,因为许多年轻球员从未完全从尺侧副韧带损伤中恢复过来。球队已经开发了一些方法,如最大投掷次数来降低风险,但还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

“这是我们前进的最佳方式吗?我们是否应该例行地让手臂承受如此多的压力?”约翰逊说。“我们需要继续提出一系列问题和想法,比如投掷次数和最大努力投掷,看看我们是否可以在较低水平的运动中找到更好的投掷发展方法。”

(全文结束)